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吃魚的小白鷺_Egretta garzetta (連續動作)

 閒晃的時候看到一隻小白鷺有著要捕魚的姿態, 就準備好相機, 連拍了這一個抓魚吃的過程, 捕食過程非常快就只有幾秒鐘, 苦主是一隻外來種小吳郭魚, 仔細看鷺科的鳥抓魚, 無論是在水中抓起的於是什麼角度, 抓到後一定會調整成由魚頭的方向吞下去, 以避免被魚鰓和背鰭刺傷, 這隻小白鷺也是, 在嘴上調整了2次角度才吞下去~~

小白鷺在台灣全年普遍可見,有夏候鳥、冬候鳥及過境鳥,是否有留鳥則不詳。冬候鳥包括在日本及華北繁殖的個體,在台灣繁殖的個體有相當數量到南洋菲律賓群島度冬~~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大偽瓢蟲 Eumorphus quadriguttatus pulchripes (Gerstaecker, 1857)

 4月開始,昆蟲大幅活躍起來, 除了麟翅目的蝴蝶和蛾, 鞘翅目的橘虎和螢火蟲也開始爆發, 今年拍的第一隻昆蟲就是這個可愛的大偽瓢蟲, 有著可愛的黃色斑點和紅色的腳~~~

大偽瓢蟲 (偽瓢蟲科 / 大偽瓢蟲屬)體長10-11mm,體色黑色, 前胸背板寬大略扁,鞘翅黑色左右翅各有2枚橫向的黃斑,觸角黑色而長,各腳腿節粉紅色,近基節黑色,脛節以下黑色。 本種又稱大擬瓢蟲、擬瓢甲,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數量不少。幼蟲棲息樹幹隙縫裡,常見於枯木或黑色的菌類環境看到,幼蟲群聚。成蟲3-10月可見, 某些個體夜晚會趨光,數量穩定。(介紹資料來自驚奇山行網站)




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吃水麻果實的綠啄花_Dicaeum concolor

 好快一年又過了, 又到了水麻果實成熟的時節, 今年換一個地點拍綠啄花吃水麻,  不過天氣炎熱鳥也不太賞臉, 拍了一天沒來幾次, 勉強湊了幾張咬果子的照片~~哈哈~~

綠啄花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體長約8cm。頭及背面為帶灰的橄欖綠色,頭部有不明顯的暗色斑紋。腰及尾上覆羽略淡。尾黑褐色。腹面污白色,腹側略黃。尾下覆羽白色。眼黑褐色。喙略下彎,成鳥黑色,幼鳥為橙色。腳灰黑色。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次生林、墾殖地,比紅胸啄花適應人為干擾過的森林,包括某些果園、茶園,也更適應於在低矮的小喬木、灌叢內活動。(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交配中的拉都希氏赤蛙_Hylarana latouchii (Boulenger, 1899)

 連假的時候出來夜觀一下, 果然4月春滿花開的季節, 各種小生物都開始活動, 在一個水桶裡面發現了這對苦命鴛鴦, 交配中的拉都希氏赤蛙, 似乎是要在這個水桶產卵, 結果卻困在裡面跳不出去~~~有時候在郊山步道上可以看到, 農民用的灌溉用水桶, 尤其是很大藍色的那種, 裡面有時候會發現受困的青蛙, 他們通常是要來產卵, 但是桶壁太光滑, 沒有支點可以跳躍的話就會困在裡面, 發現時有時已經死掉或是奄奄一息, 通常看到我都會順手把他們撈出來放生, 大家如果爬山經過農田也可以看兩眼, 救幾隻青蛙也算功德一件, 呵呵~~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木棉花上的灰背椋鳥_Sturnia sinensis (冬候鳥)

 另一種可以在木棉花上面拍到的是灰背椋鳥, 有別於外來種栗尾椋鳥, 灰背椋鳥的嘴是黑的, 翅上有大面積的黑白配色, 在台灣他是冬候鳥~~

灰背椋鳥體長約19cm。雌雄鳥近似。雄鳥頭部及身軀大致為鼠灰色,頭頂較白。腰、尾上覆羽淡褐色。尾黑色,外側尾羽末端乳白色。翼之飛羽黑色有綠色光澤,覆羽白色使肩部形成大塊白斑,飛行時翼的黑白對比明顯。喉白色,胸部鼠灰色,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雌鳥大致似雄鳥,但頭及背部為淡褐色,肩部之白斑較小。眼淡藍色,喙灰藍色,腳灰色。繁殖於中國南部與東南部、越南中北部。度冬於東南亞、台灣、琉球群島。台灣零星分布於本島平原地帶,以南部及台東的紀錄較多。澎湖、蘭嶼、綠島亦有少數紀錄。(介紹資料來自台灣生命大百科)










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大眼妹母彩鷸_Rostratula benghalensis

 去年拍了很多的彩鷸育雛, 但是都是公彩鷸帶著寶寶, 下了蛋之後就掰掰的母彩鷸一次也沒拍到, 今年提早來拍看能不能拍到交配之類的畫面, 不過彩鷸們都躲很大, 母彩鷸大部分都隱藏在稻田裡面睡覺, 偶爾才起來找東西吃~~不過拍到還是很開心, 有空會多來幾次呵呵~~

彩鷸分布於低海拔的濕地,常在沼澤、水田、池塘、河邊等濕地出現。主要是晨昏活動,也會在夜間覓食,白天藏匿於草叢中。能游泳,飛行慢,飛行時雙腳下垂。會單獨行動或形成小群,有時也會形成數十隻的大群。在台灣的彩鷸以水稻田為主要的覓食棲地。彩鷸雌雄鳥的外形不同,雌鳥較大也較美麗。雌鳥頭頂的頭央線米紅色,身體背面銅綠色帶有紅棕色縱紋。翼形寬圓,覆羽有細窄的黑色橫斑,初級飛羽10枚,飛羽內部灰色,外部有紅棕色斑點。肩部有2至3對淺色較長的羽毛,覆蓋在三級飛羽上,在背部兩側形成淺色縱紋。眼睛很大,位置更靠臉的前方,有助於判斷距離。眼周及眼睛後方白色,喉部與頸部紅棕色,胸部黑色,腹部白色。尾羽短,灰色有土黃色橫斑。喙紅褐色至近黑色,細長,尖端膨大並且下彎。鼻溝長度不及喙長的二分之一。跗蹠與趾橄欖棕色,趾甲相當長。(介紹資料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洗澡的頭烏線_Schoeniparus brunneus(台灣特有亞種)

 山邊的小流水, 一隻頭烏線跑來洗澡, 還算順利地拍了幾張, 雖然不是甚麼稀有鳥, 但是頭烏線的個性還蠻隱蔽的, 有時候在闊葉林的底層可以看到, 不過都在植物的底下, 光度不好的地方, 這次拍到算是運氣好~~

頭烏線,又名褐頂雀鶥,是雀眉科的一種,分布於台灣和中國大陸。平均體重約為16.0克。棲息地包括溫帶森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濕潤山地林或疏灌叢。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棲於有遮蔽的底層和森林地面的暗褐色小鳥,傾向於在丘陵地區的森林中觀察到此物種。整體褐色;灰色臉部有一彎曲的黑色細眉毛和較淡的黑色鬍鬚條紋,儘管這些特徵通常會在其喜歡覓食的濃密植被環境的黑暗中觀察不到。發出各種叫聲;最常見的是低的顫鳴和快速的Whee-chuck。鳴唱是短而有旋律的顫音。(介紹資料來自ebird&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