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高山上的火冠戴菊_Regulus goodfellowi (臺灣特有種、第三級其他應予保育類)

 塔塔加上頭玉山的火冠戴菊, 就在頭頂上~~他看我我看她的好一會~~好愛這個小骷髏頭鳥~~~

火冠戴局又稱台灣戴菊是台灣的留鳥,也是台灣特有種。冬季有部分降遷現象。棲息於中、高海拔的針葉林與針、闊葉混合林上層,雖在針、闊葉混合林中,對樹種的選擇嚴格,僅在針葉樹如鐵杉、冷杉等樹上活動,一般都在針葉樹的中、上層,且喜於外緣活動。生性活潑好動,常成小群不停的在枝葉間跳躍啄食小型昆蟲,亦常見其原地鼓翼在枝梢間飛啄覓食。除繁殖期外聚集成小群,亦會與其它小型山雀科鳥類混群活動,冬季會聚集成數十隻的大群,部分降遷至中海拔山區越冬。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吃紅千層花蜜的綠啄花_Dicaeum concolor (不普遍留鳥)

拍水麻綠啄花的旁邊有兩棵紅千層樹~~綠啄花也會上來吃花蜜, 不過這邊遮擋多一點~~就比較吃運氣了~~~綠啄花這一Part 拍得蠻多的, 再看心情又不要整理放上來~~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木棉花上的兩隻栗尾椋鳥(灰頭椋鳥)_Sturnia malabarica (外來種)

 一轉眼3月底木棉花都開了, 兩隻被木棉花吸引來的栗尾椋鳥吃飽後悠閒的在樹幹上吹風納涼~~一隻還幫另一隻理毛搔癢~~感覺加個字就可以做成長輩圖了, 呵呵~~

栗尾椋鳥,原產於中南半島、印度與尼泊爾,早年作為寵物鳥引入臺灣,在野外最早的紀錄為1994年,從2016年開始族群急遽增加。成為另一種成功入侵的鳥種~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吃水麻果實的綠啄花_Dicaeum concolor (不普遍留鳥)

 沒過幾周就到了水麻結果的季節了, 綠啄花此時也會跑來水麻欉裡吃這個橘黃色的果子~~感覺很JUICY~~不知道有沒有人拿來吃過~~滋味如何?







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拍翅膀的鳳頭潛鴨(澤鳧)_Aythya fuligula (冬候鳥)

 礁溪拍的, 幾隻鳳頭潛鴨白天浮在水面睡覺, 偶爾起來晃個兩下~~鴨子除了不能靠近, 其實算好拍, 野生鴨子挺怕人, 發現人在附近就會緩慢地游遠, 所以大砲 車拍 或是偽帳大概是標配, 只要開始看到鴨子理毛就可以專注一下, 理完毛衣定會拍翅, 那幾秒鐘可以得到比較生動的畫面, 部過有時候理毛理得蠻久就是了~~~

鳳頭潛鴨在台灣是普遍的冬候鳥,主要度冬期為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出現於大型草澤、水庫、湖泊、魚塭及寬闊河流。群聚性強,常大群棲息在深水處隨波漂浮,白天活動,以潛水的方式覓食,自水面飛起需要助跑,常將白色腹部上翻躺於水面理羽。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櫻花上的綠啄花_Dicaeum concolor (不普遍留鳥)

 作為台灣體型最小的鳥, 綠啄花也是櫻花的愛好者, 因為分部有限, 體型也小~~要拍他可以鎖定特定的植物, 春天的粉色櫻花, 橘色的水麻果實, 夏天的水冬瓜, 桑寄生等等, 運氣好就可以拍一下~~

綠啄花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長約8cm。頭及背面為帶灰的橄欖綠色,頭部有不明顯的暗色斑紋。腰及尾上覆羽略淡。尾黑褐色。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次生林、墾殖地,比紅胸啄花適應人為干擾過的森林,包括某些果園、茶園,也更適應於在低矮的小喬木、灌叢內活動。每年春季桑寄生開花時,許多綠啄花會前來取食花蜜,其額頭會沾到花粉,進而幫桑寄生傳粉;等到6月份桑寄生結果,更成為綠啄花成鳥與新生幼鳥的主食,綠啄花吸食或吞食果實消化後會飛至樹上將含有種子的糞便成串排出於橫枝上,因果實具黏性,便附著於該樹上發芽成長,剛好達到桑寄生傳播種子的目的,此為本科鳥類與桑寄生科植物互利共生或共同演化之例。(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樹幹上的茶腹鳾_Sitta europaea(留鳥/台灣特有亞種)

 昨天在動物星球頻道看了一個關於歐洲松鼠的影片, 裡面介紹到奧地利的春天時, 畫面居然有茶腹鳾呢~~不過頭頂的顏色跟台威的不一樣, 原來台灣的茶腹鳾是台灣特有的亞種, 嗯嗯~~就順便把2月拍的茶腹鳾照片整理一下, 剛好就在我面前的樹幹上東張西望~~應該是找樹皮裡面的小蟲子吧~~

茶腹鳾在台灣所有的族群都是留鳥。體長約12cm。頭部有黑色過眼線,延伸至頸側。為古北界孑遺於台灣的鳥種,偏好冷溫帶森林,棲於海拔1,500m以上的針闊葉混合林,喜愛多大樹的老熟天然林。成對或3、5隻的小群活動覓食,也經常混群於其它山鳥群集中,尤其是煤山雀與台灣戴菊。活動於樹木中上層,也偶爾至樹幹下層、甚至地面來覓食。飛行快速,成波浪狀。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育雛中的河烏_Cinclus pallasii(留鳥)

上周末跑去新店溪邊拍的河烏, 羽色比較雜有白斑點的是幼鳥, 全身巧克力色的是成鳥, 幼鳥雖然已經蠻大隻, 不過還是一直叫一直叫要成鳥來餵牠, 叫聲急促但是感覺很可愛~~親鳥這次餵的是新鮮溪蝦~~哈哈~~還反覆在水裡清洗(貌似把前螯摔斷)再餵給幼鳥吃~~

河烏是台灣的留鳥, 全長20~22公分。 體型圓胖,尾短,常向 上翹。 雌雄鳥形態相同,全身為暗褐色,腳灰黑色。 幼鳥全身有白 色斑點。出現於28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之溪流或山澗,喜歡乾淨且流 水稍快的河段。通常單獨活動,能在急湍中浮游、行走及覓食,因 為眼睛有透明的眼膜,可以潛入水中,尋找並獵取水中的石蠺蛾幼 蟲、魚蝦及昆蟲。停棲及行走時都會不停地上下擺動尾羽及翅膀, 展現特殊而有趣的行為。(介紹資料來自杉林溪網站)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補食鳳斑蛾的銅藍鶲_Eumyias thalassinus (稀有冬候鳥/過境鳥)

 繼續整理本季的照片, 話說宜蘭大同拍的小銅(銅藍鶲/稀有過境鳥), 當天是有看到小銅飛到半空中抓鳳斑蛾來吃的, 動作非常漂亮喔~~而且連吃了兩隻, 鳳斑蛾貌似挺會掙扎的, 小銅抓到他都要弄上一陣子, 把他敲昏還是弄死才能吞下去, 有一度還從最上掉下去, 小銅連忙往下飛去找他, 轉一小圈發覺蛾還卡在樹枝上, 又馬上飛回來繼續吃,  真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