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有趣的眼紋木舟蛾 (紫線黃舟蛾)幼蟲_ Chadisra bipars Walker, 1862

 你喜歡的形狀是左彎, 右彎, 微彎, 還是直挺挺呢?

哈哈哈~~這個有趣的形狀來自眼紋木舟蛾的幼蟲, 資料上看是這樣寫的 "幼蟲遇到騷擾或警戒時會將身體捲曲,頭部向內,型態模擬蛇類~~" 嗯嗯~~蠻有趣的論點~~~

眼紋木舟蛾  (舟蛾科 / 木舟蛾屬)中小型,翅面灰褐色,前翅外線灰白色,外線上緣有紅紫色的分布,外線切割成兩截翅型,前半土灰色,後半較深,型態像剝了皮的樹幹,有些個體顏色較深。 本屬有2種,本種又稱 紫線黃舟蛾,另一種為木舟蛾(山黃麻舟蛾)。成蟲本種後翅暗灰褐色,終齡幼蟲尾突較長。這兩種幼蟲體側大半是黃色,中央有一條實心的紫色縱帶,各體節具分叉狀的斑紋,本種終齡幼蟲體背中央為鑲紫色邊的黃色縱帶,尾突較短,但各齡期斑紋及顏色變化很大,為低海拔常見的種類,兩種都以山黃麻、山芙蓉等植物寄主,幼蟲會咬斷枝條垂下,然後躲藏葉裡隱藏。(介紹資料來自嘎網)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美麗的臺灣螢斑蛾 Chalcosia thaivana thaivana Jordan (台灣特有種)

 新北山區拍的, 晚上一隻帶有一點螢光色澤的蛾就停在垂下來的枯藤蔓上, 燈照上去會以明亮的白色, 非常漂亮~~

臺灣螢斑蛾 (斑蛾科/Chalcosiinae 螢斑蛾亞科/斑蛾屬)  展翅60-72mm,頭部紅色,前翅前緣脈1/3段紅紫色,前胸背板藍綠色具光澤,前翅底色白色,翅面中央有一條鑲綠邊的黑色斑,排列呈橫向,近後緣黑褐色具白色斑點排列。 本屬3種,本種舊稱白帶白斑蛾,與近似種相較,本種前翅近外緣黑褐色具白斑。(介紹資料來自嘎網)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可愛的黃嘴角鴞_Otus spilocephalus (臺灣特有亞種/保育類)

 最近幾週企圖在山上跟這個黃嘴小貓培養感情, 可惜他不太領情~~哈哈~~很難有點難等地幫她拍了幾張照片, 哈哈~~過幾天再去找他, 希望他看我看熟一點會比較大方~~

黃嘴角鴞在台灣為留鳥。體長約20cm。顏盤褐色,有暗褐色橫斑,邊緣黑褐色。眼黃色。棲息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自原始森林至人類開墾過的破碎次生林、果園、山區村落房舍周遭的庭院樹叢皆有,偏好枝葉茂密、中下層植被複雜的樹林。停棲時選擇枝葉繁密的樹冠內層或中層,因此雖然鳴聲輕易可聞,卻非常不容易見到。

非常好鳴,以鳴聲宣示領域,領域面積很小,在一段短短數公里的山路可接連聽到數隻個體的鳴叫。(介紹資料來自台灣農業入口網)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育雛的紅尾鶲_Muscicapa ferruginea (夏候鳥)

 周末來新竹山區拍這個難得一見的紅尾鶲育雛, 巢內有兩個寶寶, 公母鳥輪流餵食~不過真的好遠光線反差又大~~只能當作紀錄一下~~

紅尾鶲在台灣為夏候鳥。體長約13cm,雌雄鳥羽色相同。棲息於台灣海拔1,000m至3,300m之間的山區,喜愛海拔3,000m以下的闊葉樹林及針闊葉混合林的中、上層。常單獨或二、三隻活動,喜停棲於森林內枝葉稀疏的枝椏或電線上。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另一種體色的紅鳥糞蛛 Cyrtarachne yunoharuensis Strand, 1918

 跟上次那隻全紅色的差異很大,  這次拍到的紅鳥糞蛛是蜜糖褐色與白斑的, 乍看之下跟外型跟蜘蛛沒沒什麼關係,  反而有種糖果的感覺~~讓我想到以前有種難吃得要死的糖果叫做健素糖, 是台糖公家機關生產的, 本人外公是剛好是台糖員工所以家裡常有這鬼玩意, 我都把外皮那層薄薄的糖衣舔掉之後就吐掉, 裡面真的是超恐怖的味兒~~~跟三葉葡萄乾並列為本人童年兩大噩夢.... 結果多年後健素糖被踢爆原料是豬飼料,  真他媽黑心食品鼻祖了~~

紅鳥糞蛛是台灣鳥糞蛛中,最小、顏色最多變的一種,兩色有明顯斑點,身體如同用水彩畫出的一樣,且每隻的個體差異及顏色都不盡相同。鳥糞蛛屬類的蜘蛛,白天時通常會躲在樹葉的背面,八隻腳縮在身體下一動也不動,看起來就像鳥糞一樣,到了傍晚,牠們才開始出來結網,到了白天,他們會回收自己舊的蛛網,將它在體內分解後合成再利用。(介紹資料來自自然谷網站)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吃水冬瓜果實的綠啄花_Dicaeum concolor

 春天過後就沒拍花鳥圖了, 上週頂著炎熱的天氣, 跑來新店拍一下可愛的綠啄花,  現在正是水冬瓜開花結果的季節, 綠啄花會來吃這個水冬瓜的果實, 很可愛但是跳來跳去不太好拍~~

水冬瓜為低海拔的常綠灌木,夏季開花秋季結果~~水冬瓜跟菜市場冬瓜沒有什麼關係,但他們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果實可供食用而且都很好吃。水冬瓜果實成熟時會呈現晶瑩剔透的乳白色,咬下去感覺溼溼粘粘的但味道甜美,原住民戲稱他為「好吃的鼻涕」。

小巧的綠啄花鳥是台灣體型最小的鳥,常看到在花朵四周懸停,或將頭深深探入。背部欖褐色,腹部則較暗淡。暗淡的臉和大大的黑眼賦予牠「可愛」的外貌。沒有特徵本身就是特徵。表現出對槲寄生的強烈偏好,常可以看到牠單獨或成對圍繞著槲寄生的果實和花朵。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藍色型斯文豪氏赤蛙_Odorrana swinhoana (台灣特有種)

藍色斯文豪看起來就是特別有魅力~~, 這麼藍的大概只有在陽明山系才找得到, 幾乎沒有綠色~ (不過其實我家附近也有看到哈哈~~~) 然後這隻超乖的, 所以拍到一個各種角度~~(model 不動, 攝影師自己左左右右上上下下, 哈哈哈)

斯文豪氏赤蛙,又名棕背臭蛙,(俗名棕背蛙、尖鼻赤蛙、騙人鳥、台島臭蛙),為赤蛙科臭蛙屬的兩棲動物。為台灣特有物種,廣泛分佈於台灣高度低於 2,000米 的丘陵地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是一種中型到大型的青蛙,體長最大可達 12 cm(4.7英寸)。壽命可長達 11 年。斯文豪氏赤蛙可發現於闊葉林內的山間溪流中。獵食陸地和水中的獵物,主要是昆蟲和蜘蛛,也包括腹足綱的軟體動物、甲殼類和蜈蚣。 繁殖於小山丘上,陰涼且多岩石的小溪中。雄蛙通常隱藏在岩石間的縫隙中日夜鳴叫。卵附著在水下的岩石上。(介紹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黑尾鷸 Black-tailed Godwit_Limosa limosa (冬候鳥/過境鳥)

 今年秋過境的鳥似乎有些提早到來, 2隻黑尾鷸也悄悄來到休耕的水田裡, 可能剛到非常的飢餓, 不停地在覓食, 偶爾才抬起頭一下下, 雖然一度很近很好拍, 但是位置上就是背光, 沒辦法~~~

黑尾鷸又名黑尾塍鷸,為鷸科塍鷸屬的鳥類。是一種大型、長腿、長喙的涉禽,最早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描述。共有四個亞種,所有亞種在繁殖期擁有橙色的頭部、頸部和胸部羽毛,冬季則呈現暗灰棕色,並在任何時候都顯示出獨特的黑白翼斑。黑尾鷸廣泛分布於歐、亞、非及澳洲,在台灣出現的是 L. l. melanuroides亞種,本亞種於西伯 利亞東部至戡察加半島繁殖,冬季則遷移至東南亞和澳洲地區。 黑尾鷸在台灣為稀有冬候鳥及不普遍的過境鳥。每年4月中-5月初;8-9月為最主要過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