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特別跑到宜蘭拍這隻漂亮且少見的羅文鴨, 發覺他不僅漂亮, 動作野也蠻豐富的~~ 沒有等到他飛起來,部過兩度拍翅膀給我們看, 感覺也挺好的~~拍到了一些有活力的照片~~
羅文鴨又名葭鳧、羅紋鴨、鐮刀毛小鴨、鐮刀鴨、扁頭鴨、早鴨、三鴨。主要在西伯利亞東部、蒙古及中國東北等地繁殖,冬季遷移至日本、朝鮮半島及中國東部。台灣零星出現於各地濕地,以蘭陽平原的紀錄較 多。是中等體形的Mareca屬鳥類,體長約為50厘米左右。雄雌異形異色,雄鳥頭部為帶金屬光澤的紫紅色,額部近嘴基處有一很小的白色色塊;後頸及頸側的羽毛略長,垂於腦後,為帶金屬光澤的綠色,自頭頂的紫紅色到頸部的綠色過渡平緩,沒有突兀的顏色變化;頜部有一月牙形的橫白斑,白斑下部為一條很細的暗綠色頸環,上背及肩部灰白色,下背和腰部暗褐色;胸部密布黑色的波狀紋,遠看呈灰色,兩脅亦密布波狀紋,但紋路較細,遠看呈淡灰色,兩側的尾下覆羽奶油黃色,在臀部形成兩塊類似雄性綠翅鴨的「奶油屁股」;本物種雄鳥最顯著的特徵是它伸長並向下彎曲呈鐮刀狀的三級飛羽,長長地拖在水中,這是其他鳥類所不具有的。雌性以深棕色和黑色為基色,不具有雄性特有的鐮刀狀三級飛羽~~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美麗且少見的羅文鴨_Mareca falcata (罕見冬候鳥)
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稀有冬候鳥斑背潛鴨_Aythya marila marila (Linnaeus, 1761)
拍白領翡翠槓龜的日子, 跑到附近看看熟悉的鴨鴨們, 就在一群鳳頭潛鴨旁邊發現了這隻~~~少見的斑背潛鴨耶~~~只有一隻公鴨沒看到母鴨~~白天的鴨子就是一個懶散的樣子, 大部分時間都是吃吃睡睡, 一整個懶樣, 想想還比我們好命~~~
斑背潛鴨在台灣是稀有的冬候鳥,出現期間為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全球繁殖區分布於歐、亞及北美洲的寒帶地區,東亞族群在冬季遷移至日本、朝鮮半島及中國東南沿海,雄鳥常在較北邊度冬,台灣為度冬南限,因此雌鳥及幼鳥的比例較高。台灣冬季不規律且零星出現於海岸濕地,出現的地點也不固定。白天覓食,以潛水方式採食,食物以螺貝為主,兼食昆蟲、蝦蟹、蠕蟲、小魚及水生植物的根及種籽。
雌雄鳥的體色略異。雄鳥頭、頸黑色帶綠色光澤,背及肩羽密布黑白相間的波狀細紋,尾上覆羽黑色,翼上覆羽黑褐色,初級羽白色外側黑色,次級飛羽白色末端黑褐,形成白色翼鏡。胸部黑色,腹面白色,下腹略有斑紋,尾下覆羽黑色。雌鳥頭、頸、上胸暗褐色,喙基有明顯白斑塊,脇褐色,腹部污白色。雄鳥換羽時羽色似雌鳥。眼黃色,喙淡鉛色,跗蹠及趾鉛灰色。(介紹資料:台灣生命大百科網站)
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櫻花上的繡眼畫眉_Alcippe morrisonia
現眼畫眉算是分布還蠻廣的, 在阿里山 , 大雪山都遇過一整群的, 裡面常常有青背山雀或是小叮噹, 一起行動出來找吃的, 這次也拍了櫻花版的~~先來一部份~~
繡眼雀鶥(繡眼畫眉)在台灣為普遍的留鳥,也是台灣特有亞種。分布範圍甚廣,自平原至海拔2,800m的高山都可見其蹤跡,活動於林中各層面,包括低層的叢藪、中層的枝葉末端和上層的樹梢。覓食和鳴唱等活動都在喬木的枝葉間。在非繁殖期常與其它小型鳥類如紅頭穗鶥、綠鳳鶥、灰喉山椒等混群。在混群中,本種的數量最多,並領導群鳥覓食和活動,如遇空中天敵,常率先發出警戒聲,使鳥群能立即逃避(介紹資料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小猛獸黃喉貂_Martes flavigula chrysospila (台灣特有亞種)
拍完栗背林鴝母鳥之後, 旁邊衝出一隻黑色的影子, 然後一直往前跑去, 是隻黃喉貂! 跟上去之後發現他在草地上找東西吃, 雖然很小隻很可愛,不過張嘴露出那個白白尖尖的牙齒還是提醒我們他是隻小猛獸,
黃喉貂,食肉目,貂科,貂屬。臺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 肉食性,主要以中小型哺乳類與鳥類為主食,偶爾亦取食植物果實。 時常見到2-3隻個體一起活動,合作獵捕山羌等比自己體型大的鹿科動物,因此又被稱作羌仔虎。頭體長約45 cm,尾長約35 cm,體重1-3 kg。 體型細長,尾巴細長,四肢相對短小,頭部呈寬扁狀。 鼻端至頭頂耳後,以及頸側為黑色,下顎與臉頰為白色,喉部至上胸為鮮黃色,下胸與背部為黃褐色,後半部 (含後腳、尾巴)轉為黑色。(資料來自玉山國家公園網站)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可愛的短耳鴞_Asio flammeus
要拍短耳鴞, 我大概跑了4~5次, 前3次完全槓龜, 最後終於拍到了一點, 雖然還是很遠哈哈~~~不過因瑋他實在太可愛了, 一定要多看幾次~~
短耳鴞是候鳥的貓頭鷹, 每年只有幾百隻會來台灣, 他們通常棲息在中、下游開闊農耕地、草原和機場內,出沒於空曠處,屬平原性貓頭鷹。主要的食物來源是平地常見鼠類,也會捕食鳥類和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