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小鸊鷉的親子餵食時光_Tachybaptus ruficollis

 比起之前拍的小鸊鷉育雛, 這次拍的雛鳥已經比較大, 身上的羽毛也從小灰雞的樣子變成斑馬紋~~也是一隻親鳥帶著兩個寶寶, 很幸運的有等到幾次餵食的機會~~~只是水鳥類的看到人就會游遠, 距離上就比較勉強一點, 呵呵~~~

小鸊鷉(學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又作小鷿鷈、小鸊鷈[註 2],俗稱水葫蘆、王八鴨子、油葫蘆、油鴨、水避仔(臺灣話),是鸊鷉科小鸊鷉屬下的一種鳥類。牠們分佈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濕地、沼澤、湖泊和水塘等水域環境中。牠們相當善於潛入水中覓食,主要食用水生昆蟲、蝌蚪、小魚和甲殼類等水中生物。(維基百科)










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羽化中的草蟬_

 晚上走步道的時候看到2隻蟬在姑婆芋葉子的背面羽化, 就拍了幾張, 剛羽化的蟬外皮好薄說~~~看外型我覺得應該是草蟬啦, 希望沒猜錯哈哈~~~

草蟬體長 13 - 15 mm,頭部前緣略呈三角形,體色多變,有綠色 、黑 色、黃褐色,綠褐色等,其中以綠色最常見。本種分布於平地至 低海 拔山區,成蟲於4-8月出現,常棲身於草叢,吸食禾本科植物及產卵,雄蟲會鳴叫,叫聲尖細「ㄗ-ㄗ-ㄗ-ㄗ-」音清脆悅耳,幼蟲在土裡面生長,約要一年時間爬到地面羽化 ,成蟲只能活2- 4個星期,只吸食樹汁、草莖汁液與露水,在這短短生命中要完成求偶、交配及繁衍下一代 ,是十分忙碌。(介紹資料來自驚奇山行網站)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合歡山的火冠戴菊_Regulus goodfellowi (台灣特有種/保育類)

 這次來合歡山有拍到我最喜歡的火冠戴菊, 高山的小骷髏頭鳥~~~真的是豪可愛~~~雖然出場沒多久就被深山鶯趕走了~~~還好有拍了幾張~~~嘿嘿嘿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雨中的臺灣扁鍬形蟲 Dorcus titanus sika Kriesche,1920 (特有亞種)

 家附近步道上拍的, 臺灣扁鍬形蟲~~剛到步道的時候他就在葉子上, 走完步道回來他還在, 換了個方向而已, 不過雨開始下了, 首拍記錄一下~~~

臺灣扁鍬形蟲(鍬形蟲科) 體長雄 27 - 72 mm, 體色黑褐色具光澤,體型稍扁,大型雄蟲大顎發達,大顎近基部處有一明顯的大齒突,至大顎尖端處有排列整齊的小齒突,小型個體小齒突排列較少或消失,頭部及前胸背板兩側密生刻點,翅鞘上的刻點集中在兩側及翅後緣上 ,無縱向溝紋。本種又稱台灣扁鍬,台灣特有亞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成蟲集體出現吸食樹液或熟透的果實,如青剛櫟、台灣欒樹、荒廢的柑橘園都容易找到牠們的蹤跡,夜晚具有趨光性,數量很多~~(介紹資料來自驚奇山行網站)






來台灣育雛的夏候鳥八色鶇(仙八色鶇)_Pitta nympha (不普遍的夏候鳥)

 上週去台中郊山拍的, 每年夏天來台灣下蛋撫育寶寶的八色鶇, 有著多彩的漂亮羽毛和可愛的紅內褲, 這一隊的寶寶已經離巢, 不過還是仰賴親鳥餵食, 親鳥會在泥土裡挖出蚯蚓, 昆蟲和蜈蚣之類的餵食給寶寶, 這次也拍到了咬著蚯蚓的畫面~~~不過這個位置真的很暗就是了, 拍的時候不得已快門速度降很多, 還是爆 iso,......得要靠後製努力調整明暗度了

八色鳥(學名:Pitta nympha),又名仙八色鶇,是八色鶇科八色鳥屬的一種,是全面遷徙的候鳥,分布於香港、韓國、日本、汶萊、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台灣、馬來西亞、越南和朝鮮。全球活動範圍約為1,170,000平方公里。該物種的保護狀況被評為易危。八色鳥平均體重約為90.2克。棲息地包括種植園、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旱林、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濕潤疏灌叢和河流、溪流。(維基百科)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突眼蝗綠色型雄成蟲 Erianthella formosana (Shiraki, 1910) [台灣特有種]

 平常走路常看到突眼蝗, 不過都是小隻的若蟲, 像這樣大隻漂亮的成蟲挺少的, 顯示應該都被其他動物拿去當食物了哈哈~~然後很會生, 成蟲隨便生出來就是一大堆若蟲的概念~~~這隻雄蟲是綠色型的, 部過他的綠很偏黃, 有點色違的感覺, 既然很乖就多拍幾個角度~~~恩恩, 另外這個雖然看起來有點像外星生物, 卻是台灣特有種 其他地方沒有的~~

突眼蝗  (雄) (短腳蝗科)  體長約18 - 35 mm,大型,雌雄異色,雄蟲體色綠色具金屬光澤,雌蟲褐色,複眼橢圓,黑褐色,兩眼間有錐狀突起,上翅細長褐色,末端具白斑,後腳較長,腿節粗大。雄蟲體型較小腹末端膨大,雌蟲褐色, 末端尖,體型較大。 本種俗稱蜢、短角蝗,突眼蝗、凸眼蝗等,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4-10月出現,若蟲全年可見,常見於草叢 ,頭部如馬頭狀,又樣像外星人讓人印象深刻。(介紹資料來自經旗山行網站)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為取巢材飛來飛去的黑頭織布鳥(黑頭織雀)_:Ploceus cucullatus

 拍黑頭織布鳥的時候,因為來不及一大早去卡位, 就在比較後面的水邊拍, 感謝旁邊鳥友教導拍飛版的技術, 順利地拍了很多黑頭織雀咬著蘆葦草片飛行的畫面~~~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端午假期的赤尾鮐_Viridovipera stejnegeri

 話說端午節那個假期, 有去附近的步道走走, 果然時節恰當, 走一小段就發現這條可愛的赤尾先生~~正在守株待兔等著青蛙上門, 他發現被拍之後也是緩慢地離開, 動作優雅而小心翼翼, 果然跟俗稱的赤尾"呆"一樣~~呆呆的非常可愛~~~

赤尾青竹絲(學名:Viridovipera stejnegeri)又名福建竹葉青蛇、福建綠蝮、中國竹葉青蛇,俗稱赤尾鮐(「鮐」有時亦誤作「呆」)、青竹蛇或青竹鏢,是一種分佈於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等地的蝮亞科竹葉青屬毒蛇,有三個亞種,在台灣為六大毒蛇之一。白天夜晚均會活動,但以夜間活動較為頻繁。通常以蛙類、蜥蜴、鳥類、老鼠及鼩鼱為食,其中又以蛙類為主。以卵胎生方式繁殖,一般於秋季交配,隔年的夏季生產。毒性較弱,含有出血性毒素,被咬的傷口會腫痛、發癢、瘀血或起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