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沙灘上, 小巧可愛的東方環頸鴴算是標準配備, 看他們用迷你的小鳥仔腳跑來跑去還蠻有趣的, 本來在拍一隻比較近的, 沒多久來了一隻牠的同伴, 原本想看看能不能拍個什麼互動照的, 沒想到突然打起來, 還連續打了幾場, 不過時間都很短啦~~每次1~2秒而已, 看了一下相機還有拍到一張還不錯, 因為一打起來翅膀一動就飛出框了~~呵呵~~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數量稀少的野鵐 (繡眼鵐/繡眼鵐)_Emberiza sulphurata (少見過境鳥)
週日早上特別跑去拍這個數量稀少的過境鳥野鵐, 不料遇上割草只好早早收工, 一個早上出現幾次, 只拍到幾張地上版的還有一點點的枝頭版, 大概只能期待下次了~~~
野鵐只在日本繁殖,但數量稀少。牠主要分布於最大島嶼 本州,也可能在 九州 繁殖,過去可能曾在 北海道 繁殖。牠們棲息於海拔600至1500米之間的森林和林地,主要分布於本州中部及北部。少量鳥類會在日本較溫暖的地區過冬,但大多數會遷徙到更南方。冬季時曾在菲律賓、台灣、香港 和中國東南部有過記錄,但數量稀少。牠們在冬季時棲息於林地、灌木叢、草地和農田。春秋兩季遷徙時,小部分會經過韓國。 保護狀況 野鵐的總體數量稀少且正在減少,該物種被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列為無危物種,估計有2,500到9,999隻成熟個體,並且數量持續下降。牠受到 棲地破壞、農藥使用及為籠鳥產業 捕捉的威脅。(維基百科)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也愛吃柿子的小彎嘴_Pomatorhinus ruficollis (臺灣特有種)
寶島歌王吃完了之後, 同樣是台灣特有種的奸臣鳥小彎嘴也來吃, 果然好吃大家吃~~
小彎嘴鶥在台灣為留鳥,也是台灣特有種。低海拔地區的林木和灌叢地,很容易見聽到其鳴叫聲。棲息於平地至山區海拔1,500m闊葉樹林、灌叢或草叢,多見在底層或地面上活動。但在海拔2,400m處有時也能聽到其鳴叫聲。一般不作遠距離的飛行,遇人則竄入濃密的叢藪裡。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可愛的黃眉鵐_Emberiza chrysophrys (不普遍過境鳥)
過境時刻來臨, 黃眉鵐也到了, 去年在野柳遇上過幾隻, 大概待一星期就離開了, 今年來了一小群在香山, 就趁它們還在跑過去拍了幾隻~~~圓滾滾的真是可愛, 大多在地上啄草籽吃, 偶爾上樹拍起來比較好看~~
黃眉鵐(學名:Emberiza chrysophrys)為鵐科鵐屬的鳥類,俗名金眉鵐、金眉子、黃三道、五道眉兒、大眉子。繁殖於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北。越冬在中國南方。每年10月及次年4月均會過境台灣。~~~一般生活於山區混交林、平原雜木林和灌叢中以及也到沼澤地和開闊田野中。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愛照鏡子的黃尾鴝母鳥_Phoenicurus auroreu (冬候鳥)
停好車走出來就在停車場另外一台車後照鏡看到他, 一隻黃尾鴝的母鳥, 站在後照鏡上看著車窗上自己的倒影, 似乎非常感興趣的樣子~~
黃尾鴝在台灣為不普遍的冬候鳥。雌鳥頭、頸部、背、肩羽均為帶赤色的灰褐色,胸、腹為帶黃白色的淡褐色,尾下覆羽栗赤色;翼鏡、覆羽、飛羽與雄鳥相同。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棲息地為開闊的疏林、高草叢環境,亦出現於農耕地或農家附近的圍籬等處。常單獨活動,活潑的飛躍在地面及低矮樹枝間覓食,停棲時通常選擇獨立突出的位置,頭不停的低下再抬起,同時快速、小幅度的抖動尾羽。度冬期亦具領域性,常見追逐驅趕同種鳥,活動範圍不大,整個冬天常在附近活動。(介紹資料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灰班鶲vs 椿象_Muscicapa griseisticta (不普遍過境鳥)
有些東西都已經吃到嘴上了, 但就是吞不進去~~~
上次貼了篇可愛灰班鶲(不普遍過境鳥)吃豆娘的照片, 在空中捕捉豆娘然後敲敲咬咬吞下去的畫面~(看動物吃東西就是療癒), 不過今天這個就沒那麼開心了, 本來還蠻高興又拍了灰班鶲捕食的畫面, 回到家仔細看照片的時候發現了完全不一樣的事實~~~這隻灰班鶲一樣在空中捕食了一隻椿象, 但是抓到之後, 只見牠咬來咬去, 甩來甩去, 就是不吞下去~~~剛開始以為椿象揮舞雙腳拚死抵抗之類的, 不過到後來牠已經不會動了, 這才想起有些椿象是有密技的 (這個下面會提到)~~最後灰斑鶲還是用力地把椿象吐掉, 請看照片最後一張~~~雖然說椿象和象鼻蟲都是會裝死的, 不過我看這隻經過這番折騰應該也差不多真涼涼, 不過牠教育了灰班鶲自己這種椿象是難吃到吞不下去的, 這隻灰班鶲可能在有生之年會記取這個教訓, 少去獵殺牠的同類, 因為不好吃, 這個也是昆蟲族群延續下去的一種方式~~讓天敵知道自己不好吃, 轉而獵殺別的目標的某種手段~~~另外, 之前有讀過有些同樣難吃的昆蟲還在外型上意外的相像, 這讓掠食者用少於一半的時間學會牠們都很難吃的功課, 同時能提高彼此的生存率, 這是題外話~~
網路上來的小知識: 椿象的身體具有臭腺的構造,大部分椿象在感覺受到騷擾時,會分泌具揮發性的液體,這分泌液的氣味對天敵具有忌避的效果,能讓牠們免於遭受其他肉食性動物捕食。 如果因接觸椿象而不慎沾到這分泌液,聞起來會有一股刺鼻的腥臭味,且附著在皮膚或衣物上的分泌液也不容易清洗去除,故椿象也常被稱為「臭蟲」,閩南話則稱牠們為「臭腥龜仔」。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獵殺蠟蟬若蟲的台灣吉遁蛛_Gnathopalystes taiwanensis Zhu & Tso, 2006
上次夜遊的時候看到的, 台灣吉遁蛛還蠻可愛的, 旁邊的那塊絲就是他平常躲藏的地方, 剛好拍到他跑出來獵殺了一隻蠟蟬若蟲~~
台灣吉遁蛛(雌) (高腳蛛科 / 吉遁蛛屬)體長5.6-9mm,體色綠色或淡黃褐色,胸背板中央有一枚黑色斑點或無,腹背密布黃色對稱的斑點或擴散到整個腹背但中線前半不具黃斑,各腳綠色無斑,以第1-2步足最長。本屬一種,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喜歡棲息葉面或葉背結薄絲為巢,局部地區數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