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從去年拍鵂鶹3次槓龜之後, 我就沒有在專程跑去拍鵂鶹了~~反正之前都也是隨緣拍到的~ 也就繼續保持隨緣的狀態, 這次在去宜蘭的路上看到兩位大哥在拍鳥, 詢問了一下原來在等鵂鶹, 就加減野等了一下, 果然有出現~~不過很背光就是了~~因為快下雨要趕快去目的地就沒有再等, 有拍到幾張意思一下也不錯的~~感謝鳥友~~
鵂鶹在台灣為普遍的留鳥。冬季有明顯的降遷行為,在低海拔的出現率大幅提高,顯然是因為追隨降遷的山鳥鳥群而移動。體長約15cm。頭圓,無角羽,深褐色,密布黃白色細斑。主要棲於中海拔鳥類相豐富的森林,非繁殖期單獨生活,白天活動,體型小而靈活,善捕鳥,常在上午鳥群活躍時埋伏於枝葉間追捕經過的小鳥,其餘時間靜立於隱密的枝頭休眠。移動時每次飛行一小段便靜立於樹內橫枝,不易發現。但被人發現時並不會很畏懼,偶爾會停在山區的電線上。整個白天以閒歇性的活動、休眠交錯方式生息。白天常遭發現牠的鳥群包圍騷擾,後頸長有似假眼的黑斑,對其它鳥類及天敵有警示作用。夜行性弱於其它貓頭鷹,夜間可能多數時間在休眠。天敵為其它猛禽,有被灰林鴞及松雀鷹捕食紀錄。(介紹資料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