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巡田水的時候感覺長腳赤蛙出現的頻率似乎比往年來得高一些, 相對地去年大爆發的褐樹蛙今年就比教回歸一般般的出場機率, 此消彼長似乎也是種自然界的常態~~~一個晚上拍了2~3隻長腳赤蛙, 其中一隻斑紋還蠻不明顯的~~~
長腳赤蛙全世界僅分佈於台灣及中國福建~~台灣地區零散分佈於台灣西部的中北部平地及低海拔山區,平常偶而可在草叢或闊葉林底層看到牠們,尤其越靠近繁殖期越容易見到。體長約4到6公分,身體及四肢修長,後肢尤其長,約為體長的兩倍,所以稱之為長腳赤蛙。身體為紅褐色或灰褐色,背上有一個八字形的黑斑,背側褶細長而明顯。吻端尖,從吻端經眼睛、鼓膜到肩上方有一塊黑褐色的菱形斑,形成一個黑眼罩。雌蛙的顏色較偏紅褐色,體型則顯著的大於雄蛙。雄蛙沒有鳴囊,叫聲細小。繁殖期主要在十一月到二月,此時,雄蛙及雌蛙會突然大量出現在稻田、水溝、積水池、水塘附近。雄蛙喜歡在淺水域或草叢鳴叫,雄蛙沒有外鳴囊,叫聲是小聲的「波、波、波」,要靠近才聽得到。(介紹資料來自台灣兩棲類物種描述資料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