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海邊魚塘的黑腹燕鷗_Chlidonias hybrida (過境鳥/少數候鳥)

 周末下午開車經過礁溪時潮的時候, 看到魚池上空有5~6隻黑腹燕鷗正在繞飛覓食, 一時興起停好車上腳架開始追焦, 非繁殖期的黑腹燕鷗羽色蠻淡的, 雖然飛得算快還是看起來非常輕巧, 飛了10分鐘他們就轉向別的池塘去了, 看看時間大概也差不多要休息了吧~~~回來看照片意外的還有些成功, 畫面上的黑腹燕鷗有種純淨的感覺~~~

黑腹浮鷗在台灣是普遍的過境鳥,各地的河口、濕地或魚塭地區幾乎全年可見,但大部分地區以春天和秋天過境期所見的數量較多,夏季數量相對的較少。體型纖細,翅膀比其它燕鷗略圓短,尾羽短,分叉很淺。雌鳥體型較雄鳥小。繁殖羽前額至頭後黑色,兩頰白色,形成明顯對比。身體背面包括腰和尾羽中等灰色,喉部及頸側白色,身體腹面灰色,腹部顏色較深,兩翼的腹面淺灰色,尾下覆羽白色。眼睛的虹膜深褐色,喙深紅色,跗蹠與趾紅色。非繁殖季時,成鳥身體背面與腹面的顏色都很淺,頭頂淺色有暗色細小斑點,眼後有黑色斑塊,喙黑色。亞成鳥頭部與不繁殖的成鳥相似,但臉部帶有淺肉色,頸後羽毛有暗灰色羽尖,背部、肩部和三級飛羽顏色較深,有淺黃褐色羽緣。(介紹資料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冬候鳥太平洋金斑鴴_Pluvialis fulva (繁殖羽母鳥)(過境鳥/冬候鳥)

 周末在礁溪某處浸水的收割後稻田拍的, 一小群水鳥來到台灣棲息在這邊, 水比較深的地方一群高蹺鴴在休息, 水淺泥巴處就有一些鷸科小水鳥覓食, 拍這種小水鳥都要盡量隱蔽一點, 警覺性都很高, 通常一靠近牠們不是加速逃離只給你拍屁股毛, 就是整群一起飛走~~車拍或是偽帳比較好, 小水鳥群其中就有太平洋金斑鴴~~~~比較不一樣是這隻的體色是這個季節比較少見的繁殖羽, 額頭到頸側有醒目的白色曲線, 跟其他的同類看起來不太一樣~~

太平洋金斑鴴在台灣為普遍而規律的冬候鳥以及過境鳥,每年8月起陸續抵台,此時大部分為非繁殖羽,翌年5月離開時已換成繁殖羽。6月、7月仍有少數個體滯留台灣。生活在海邊、河口、沼澤地、鹽田等濕地,也會出現在近海的旱作地與牧場。成群在空中飛行時振翅從容。本種與其它岸鳥混合在泥灘覓食活動,覓食動作優雅,慢走幾步低頭啄食後,再抬頭觀察四周動靜。常成群在收割後的稻田及泥灘地棲息,非繁殖羽的保護色極佳,又常伏於地面或靜立不動,直到有人接近鳥群時,看到牠們飛離逃開時,才發現牠們的存在。(介紹資料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過境的赤腹鷹_Accipiter soloensis (保育類過境鳥)

秋過境時刻開始, 赤腹鷹拉開了鳥季的序幕, 趁過境的時候來拍幾張, 沒幾天他們就要走了~~~今年這個點的光線角度比較糟糕一點, 大多時間都背光~~~

赤腹鷹屬於完全遷移性,自東北亞、華中及華南遷徙至東南亞度冬。赤腹鷹在臺灣為普遍的過境鳥。每年秋季有多達數萬至十餘萬隻過境墾丁南下南洋群島,是所有過境臺灣的猛禽中數量最龐大的。 體長25至30cm。頭部及背面為藍灰色或灰色。蠟膜橙黃色,雄鳥眼暗紅近黑色,雌鳥眼黃色。喉白,無喉線。胸部橙色,但色澤深淺與範圍大小會隨個體與年齡而異,有些個體非常白,雄鳥呈整片的橙色塗彩,雌鳥則帶有不明顯橫紋,尤其在腹部。下腹部、脛羽及尾下覆羽白色。尾羽灰色,有四道黑色窄橫帶,最外側尾羽無斑紋。(介紹資料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比例很有趣的長腳蛛_The spider with long legs

 夜晚的樹葉下,看到一隻長腳蛛覺得有趣, 身體很小但是前肢比例有身體的5倍長, 能夠這樣還可以維持動能和平衡真的很厲害, 一發現我在拍牠立刻躲到直立的棕梠葉上, 不用燈照根本完全消失, 動作其實非常靈活~~不過因為拍得有點小, 我比對不出來這隻確實的物種就是了~~~嗯嗯隨便啦~~~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海上的紅領瓣足鷸_Phalaropus lobatus (Linnaeus, 1758)(過境鳥)

 出海一趟才知道, 原來春秋過境時期, 偶爾在濕地出現1~2隻的紅領瓣足鷸, 在海上一小群一小群, 每群幾十隻的~~就漂在水面上, 船接近時會整群飛離, 鳥小距離遠哈哈~~運氣好讓我拍到一隻稍微近一點的飛版, 開心~~~

紅領瓣足鷸體長約17至19cm,雄鳥比雌鳥略小。在台灣為普遍的過境鳥,於每年的3至5月及8至10月常見,在陸域及海域皆可見,其它月份也偶有紀錄。具有完全遷移性而且為長程遷移者,生命週期中許多時間都在海上遷移。除了繁殖期在北極圈的苔原上棲息,其餘時間大多生活於海洋上,但遷移期也會短暫落腳於陸域的濕地與水塘。群居性,常成數十隻至數百隻的群體,但在陸地上出現者通常落單或很小群。

以小型水生昆蟲、甲殼類、浮游生物為食。在陸域的水塘覓食時,會頗快速在水面兜小圈子游水,圈內形成小漩渦,再以嘴喙捕食被集中於漩渦中央的小動物。在海洋上也是浮游於海面,一邊游水一邊覓食,會利用天然湧流來捕食浮至水面的小動物。在海上成數十隻的小群共同覓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群起飛變換位置,再落至海面它處繼續覓食。(介紹資料來自農業隻是入口網 & 台灣生命大百科)














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海上的彩虹_Rainbow on the sea

 這次出海是好天氣, 早上的天空還有一些雲, 航行沒多久看到船外的天空有美麗的彩虹,似乎因為納屈的低空雲正在少量的降雨, 顯然是水氣較多才會反射出彩虹, 因為出海拍鳥鏡頭是變焦砲, 用100mm 端勉強拍一下, 有船經過時還蠻美的, 自己覺得啦~~~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棉花嶼頂端的藍臉鰹鳥_Masked Booby_Sula dactylatra (台灣海域為稀有)

 第一次坐船出海拍鳥, 感覺很新奇, 尤其是拍到台灣海域稀有的藍臉鰹鳥好幾次, 這一隻就在棉花嶼頂端的岩石上曬太陽, 順利拍到了起飛的美麗姿態, 仔細看他的翅膀有一個圓形的突起物, 不知道是因為受過傷還是被某種東西寄生了, 這個就有待專業人士解答吧~~呵呵~~

藍臉鰹鳥 (Masked Booby) 學名Sula dactylatra,一種大型海鳥,成鳥全身白色,尾巴和翅膀後緣為黑色,粗大的嘴喙黃色,臉藍黑色,有如面罩一般。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地區的海洋,繁殖於小島上。台灣附近海域亦有分布,但數量不多,常與其他海鳥混群活動。
藍臉鰹鳥在遠離大陸且接近深水的島嶼和環礁上的群落中築巢。繁殖時具有領域性,藍臉鰹鳥以攻擊性行為來保護其巢穴。可能的配對和已配對的鰹鳥會進行求偶和迎接展示。雌性在遠離植被的平坦地面上的淺窪處產下兩個白堊色的蛋。雛鳥出生時無毛,但很快就被白色的絨毛覆蓋。第二隻出生的雛鳥通常無法生存,並被較大的兄弟姐妹殺死。這些鳥是壯觀的俯衝潛水鳥,以高速俯衝入海中尋找獵物,主要是飛魚。(介紹資料來自維基百科與燕雀之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