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唐白鷺捕魚紀錄_Egretta eulophotes_(過境鳥/ 易危/ 二級保育類)

 台南海邊等待黑嘴端鳳頭燕鷗的時候, 遠方慢慢過來幾隻唐白鷺, 這個也是很稀有的過境水鳥, 在附近低空飛來飛去, 偶爾也會停在燕歐站著的竹竿上, 反正黑嘴端沒出現~來拍他的飛版也不錯~~其中有一隻飛得蠻低的, 然後突然就撲進海面上, 瞬間捕獲了一條魚, 仔細看他是用嘴直接戳穿魚的身體, 完全就是一個戳魚的概念, 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鷺科鳥的嘴, 力道運用下比刀子還可怕的~~~呵呵呵~~~

唐白鷺(學名:Egretta eulophotes)又名黃嘴白鷺,是一種罕見的鷺科白鷺屬鳥類,一般於俄羅斯、朝鮮、南韓和中國大陸繁殖,然後向南遷徙,途經日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主要在東維薩亞斯(萊特島、保和和宿霧)一帶度冬。 唐白鷺屬於易危物種,最大的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目前估計共有2,600到3,400隻。全身白色。夏羽:嘴澄黃色,腳黑色,趾黃色。眼先藍色,後頭、背及前頸下部有一大撮飾羽。冬羽:嘴黃褐色,下嘴基部黃色。腳黃綠色,眼先黃綠色,背及前頸下部無飾羽。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黑嘴端鳳頭燕鷗_鳳頭燕鷗之間的搶位行為_Thalasseus bernsteini (瀕危珍稀物種)

 漲潮的時候, 鳳頭燕鷗會紛紛站到紗網上的竹竿, 一隻一支的很有趣, 這時候有的燕鷗就會開始大風吹遊戲, 就是A燕鷗跑去搶B燕鷗位置, 然後被逼走的B燕鷗再去搶C燕鷗位置, 以此類推, 有一直搶的也有一直搶不到的, 或是從外海飛進來的燕鷗加入戰局, 總之是蠻有趣的現象~~剛好紀錄了珍貴稀有的黑嘴端鳳頭燕鷗被一般鳳頭燕鷗搶位置的過程, 連續動作歐~~~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木棉花上的綠繡眼_Zosterops japonicus (普遍留鳥)

 盛開的木棉花會吸引鳥來吸食, 被吸引來的通常是外來種八哥, 各種椋鳥, 黃鸝和紅嘴黑鵯, 但數量最多就是綠繡眼了~~幾隻幾隻的飛來, 吃幾口離開~~過陣子又飛回來就是它們的行徑~~呵呵~~好處是這樣也蠻多機會拍飛版的~~

斯氏繡眼 (Zosterops simplex)台灣俗稱綠繡眼,香港俗稱相思,是雀形目繡眼鳥科的一種鳥類。主要分布於中國東部、台灣、越南北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該物種已被引入至南加州各地。非常適應人類營造的綠地環境,包括公園、校園、庭園、行道樹、果園等,即使在大都市內也可依賴零星的路樹而生存良好,也常造訪樓房陽台的植栽。總是生活於人類聚落附近,會隨著人類開發而至山區道路旁的林緣,也會與小型山鳥混群活動,但不會進入完全的天然林內。對人類毫不畏懼,已演化成完全與人類共存。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繁殖羽的黑面琵鷺_Platalea minor (冬候鳥/保育類/瀕危鳥種)

這次去台南, 很幸運地拍到黑面琵鷺的繁殖羽, 每年繁殖季成鳥的頭部和胸前會開始長出黃色的繁殖羽~~當有成鳥開始出現這種羽色時也差不多要離開台灣了~~剛好有幾隻是在拍得到的範圍裏面, 打開車窗趕快拍一下, 因為水鳥大多十分警覺, 人如果下車他們很可能馬上飛走~~只是近中午的熱擾很嚴重, 畫面不夠清晰有點可惜~~~

黑面琵鷺,又名黑臉琵鷺、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 ,屬於鸛形目、䴉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因此當黑面琵鷺在每年一月至三月度冬時,東南亞觀鳥者會在多地觀測關注其過冬狀況並統計數量。黑面琵鷺現時只分布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黑面琵鷺是遷徙性的大型水鳥,目前已知的繁殖地位於南北韓交界非武裝軍事區及大陸遼東半島外海的無人小島;度冬地點則分布於亞洲東部地區,包含韓國、日本、大陸、香港、澳門、越南、菲律賓、(泰國)及臺灣各地。每年的9、10月,超過全球數量60%的黑面琵鷺族群會陸續飛抵臺灣度冬,停留至隔年3、4月開始北返。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神話之鳥_黑嘴端鳳頭燕鷗_Thalasseus bernsteini (一級保育/ 極危物種)

 上週聽說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出現了1~2隻在台南海邊, 為了這隻全球只剩100多隻 (一說200多隻)的珍稀物種~~ 周末就動身南下去拍攝他, 上週六一整天他完全沒有出現, 吹了一整天的海風覺得臉都要被吹歪了~~~周日再繼續等, 終於在一群過境的鳳頭燕鷗之中, 拍到了這隻神話之鳥~~甚至還一度就飛到我正前方海上的柱子上面, 真是太幸運了~~從下面兩隻燕鷗的照片中可以區分一隻是鳳頭燕鷗 (嘴是全部淡黃色), 背上與翅膀的羽色較深, 頭頂也是黑色)  而黑嘴端鳳頭燕鷗除了嘴前端是黑色, 頭頂羽毛是純白的, 體型略小一點, 羽色更淡一些~~這次大概拍了上萬張的連續動作照片哈哈~~還在考慮連假要不要再去一趟......

黑嘴端鳳頭燕鷗(學名:Thalasseus bernsteini)數量稀少,全球數量估計約100隻,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評估為極危(CR),台灣列一級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過去甚至一度被認為已絕種,逾百年未留下任何紀錄。 直到2000年,生態導演梁皆得在馬祖首度發現牠的蹤跡,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劉小如、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隨即投入保育行動。梁皆得更為黑嘴端鳳頭燕鷗拍攝紀錄片《尋找神話之鳥》,於2021年上映。

外型上, 黑嘴端鳳頭燕鷗身長43公分,嘴橘黃色,嘴尖三分之一為黑色,但最尖端為白色,頭頂黑色,繁殖時和大鳳頭燕鷗一樣,後頭有冠羽,繁殖季後後期額的羽毛慢慢的往頭頂換成白色羽毛,最後僅後頭有黑色羽冠,也就是非繁殖季的羽色。身體羽色為白色,但背部較灰,次級飛羽越外緣越尖端越黑,腳為黑色。以魚類為主食。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高山上的火冠戴菊_Regulus goodfellowi (臺灣特有種、第三級其他應予保育類)

 塔塔加上頭玉山的火冠戴菊, 就在頭頂上~~他看我我看她的好一會~~好愛這個小骷髏頭鳥~~~

火冠戴局又稱台灣戴菊是台灣的留鳥,也是台灣特有種。冬季有部分降遷現象。棲息於中、高海拔的針葉林與針、闊葉混合林上層,雖在針、闊葉混合林中,對樹種的選擇嚴格,僅在針葉樹如鐵杉、冷杉等樹上活動,一般都在針葉樹的中、上層,且喜於外緣活動。生性活潑好動,常成小群不停的在枝葉間跳躍啄食小型昆蟲,亦常見其原地鼓翼在枝梢間飛啄覓食。除繁殖期外聚集成小群,亦會與其它小型山雀科鳥類混群活動,冬季會聚集成數十隻的大群,部分降遷至中海拔山區越冬。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吃紅千層花蜜的綠啄花_Dicaeum concolor (不普遍留鳥)

拍水麻綠啄花的旁邊有兩棵紅千層樹~~綠啄花也會上來吃花蜜, 不過這邊遮擋多一點~~就比較吃運氣了~~~綠啄花這一Part 拍得蠻多的, 再看心情又不要整理放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