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了趟沒走過的生態步道, 收穫頗豐, 裡面有兩三個小池塘, 其中一個當我靠近時, 七八聲噗通陸續跳下水, 心裡想 : 嘿嘿~~找到肥青蛙了~~~於是就在池塘邊等待, 果然過了一會兒有1~2隻蛙頭露出水面, 所謂敵不動我不動, 只要我一有動作, 他們就沉下水去(這池塘還真是有夠混濁的) ..... 等了好久只拍到幾張, 因為太陽好曬, 然後我穿短褲露出的小肥腿已經快被蚊子咬成紅豆冰了, 只好放棄, 在被蚊子吸到貧血之前趕快換地方, 呵呵~~~所以, 嗯~~只有幾張~~本來以為是澤蛙, 對照一下應該是虎皮蛙~~
虎皮蛙或稱虎紋蛙、虎班蛙,以往是水田、菜園非常易見到的蛙類,一般我們說的「田雞」就是指牠以及澤蛙。目前已不多見,也是列為台灣保育類蛙類之一。牠的體型大型粗壯,雄蛙體長為6~8公分,雌蛙為6~12公分。皮膚極粗糙,體色為黃綠色、暗褐色或灰黑色,雜有一些深色斑紋,看起來像是虎紋;背部有許多長短不一、排列整齊的長棒狀膚褶;吻端尖圓而長,鼓膜大型明顯。
原來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平地農田、溝渠及草澤環境,由於農藥及棲息地破壞,數量減少中,目前在中南部及東部地區較易見到。繁殖期為春天及夏天。喜歡躲在池邊草叢或水草中鳴叫,叫聲是宏亮連續的「咯、咯、咯、咯…」。非常機警怕人,一靠近馬上跳開。很貪吃,能吃下澤蛙、金線蛙等中大型蛙類。目前有人工繁殖及飼養的族群來供作食用。
虎皮蛙外型和古氏赤蛙、澤蛙類似,背部都有許多突起有時容易誤認。但虎皮蛙鼓膜大而明顯,古氏赤蛙的鼓膜是隱於皮下;虎皮蛙的膚褶為整齊的長棒狀,澤蛙的膚褶比較短而且排列不整齊,這些可作為分辨幫助。產的卵為單枚或數十枚黏連成小片浮於水面,卵徑約1.8mm。蝌蚪為底棲型,棲息在靜水域。蝌蚪亦為大型,尾長為體長兩倍,全長可達5cm;背部綠褐色有些小黑點,眼睛下方及口側有金黃色斑點,上尾鰭有細斑紋。(介紹資料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