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色彩鮮艷的藍喉太陽鳥_Aethopyga gouldiae

 昨天早上特別早起跑到拉拉山, 為了一睹這隻上了台灣新聞的藍喉太陽鳥, 顏色非常漂亮的迷鳥~~他就穿梭在櫻花樹間吸食花蜜, 很小一隻大概只比綠啄花長一點, 距離大部分都很遠或是被雜枝擋住, 所幸還拍了一些照片, 第一次見到耶~~開心~

藍喉太陽鳥(學名:Aethopyga gouldiae)為太陽鳥科太陽鳥屬的鳥類,俗名桐花鳳。分布於印度、東至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雲南、貴州、陝西、廣西、湖北、湖南等地,主要生活於海拔1000-3100米的高原盆地和山地的闊葉林、溝谷林、稀樹灌叢以至河邊和公路邊的喬木樹叢和竹叢中以及尤喜在花叢間活動。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維基百科)


















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珍貴少見的白喉笑鶇_ Garrulax albogularis(台灣特有種/二級保育類)

 拍鳥數年一直與他擦身而過的台灣特有種, 終於在新年假期被我拍到了, 在林道看到一群低飛穿林而過, 停車來觀察不過大多被樹葉擋住, 一隻接著一隻往同一個方向飛離, 然後發現有一隻正在覓食, 這才撿到了幾張, 白喉笑鶇也是生性隱蔽的鳥, 喜歡躲在雜枝和樹葉裡面, 一整群行動但是開可能很久才回原地~~之前二叭子和大雪山入口處都沒有拍好, 這次終於拍到了, 也快集滿台灣特有種32隻的照片了~~

白喉笑鶇 Garrulax albogularis 科名:畫眉科 俗名:白喉噪鶥,大白喉眉,台灣白喉噪眉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 ~~體型屬中型,全長約28CM。雌雄鳥特徵無差異。頭頂栗褐色,背部大致為橄褐色。胸部有一黃褐色橫帶,喉至上胸部為最顯眼的純白色,非常醒目。  棲息於平地至海拔2,500公尺之間的闊葉樹林,或溪畔較濃密竹林及草叢環境中,特別在500至1,500公尺之次生林及闊葉林最常見。性羞怯喜隱密,不擅飛行,幾乎很少振翅。叫聲相當特殊宏亮,極吸引人注意,如人類大笑"嘿嘿嘿"的叫聲。以昆蟲、蛙類、小蜥蜴或植物嫩芽、漿果為食。(介紹資料來自國鴨公園署網站)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盤旋中的大冠鷲_Spilornis cheela (台灣特有亞種)

 周末在新店山區, 三隻大冠鷲一直在頭頂上盤旋, 尖銳響亮的叫聲不絕於耳, 是要準備求偶交配了嗎? 不過因為大冠非得慢, 意外讓本人手持撿到了幾張飛版~~~

大冠鷲又名蛇鵰, 是臺灣特有亞種、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體長65至74cm。全身以深褐色為主,頭頂至後枕具黑白相間的冠羽。眼黃色,眼先及蠟膜鮮黃色。背面深褐色,僅小覆羽有白色細圓斑。尾羽褐色,有一白色橫帶。腹面棕褐色,胸側、腹部及脛羽密布白色細圓斑。幼鳥有淡色與深色兩種色型,淡色型幼鳥頭部色淺,具寬黑的眼後線或整個臉頰為黑色。腹面為淡米黃色,胸部有深色縱紋。尾羽有黑白相間的橫帶各2至3道。深色型幼鳥似成鳥,但尾羽可同成鳥或同淡色型幼鳥。由初齡至成熟間有多種羽色變化。喙鉛灰色,腳黃色。棲息於中低海拔森林,非常適應人類在山區及丘陵所墾殖或開發形成的破碎化森林,包括果園、茶園、墓地、人煙稀少的道路、廢棄的房舍周遭等。,領域性不強,往往多隻共享一大片領域,彼此容忍,共同盤旋(可高達10隻)。不甚怕人,常停棲於明顯的位置,能容忍人類在中距離以外活動。(介紹資料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2024年2月24日 星期六

花鳥圖_尿尿的綠啄花_Dicaeum concolor

 不哭不哭, 尿尿是珍珠~~(咦?)

今天早上起來想說拍一下綠啄花的花鳥圖好了, 結果發現在櫻花樹上的綠啄花, 每吸幾朵花一定會尿一下, 可能是水分多~~不過透過鏡頭看超有趣的, 哈哈~~結果就拍了這幾張照片~~不知道是不是天然的色素, 還是反映了花的顏色, 那個尿是粉紅的耶~~~

綠啄花是台灣體型最小的鳥, 長約8cm。頭及背面為帶灰的橄欖綠色,頭部有不明顯的暗色斑紋。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次生林、墾殖地,比紅胸啄花適應人為干擾過的森林,包括某些果園、茶園,也更適應於在低矮的小喬木、灌叢內活動。









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

叼著櫻花的青背山雀_Parus monticolus(台灣特有亞種)

 拍到這個最可愛的小採花賊~~~哈哈哈~~你是要把那朵花獻給我嗎? 呵呵~~

青背山雀吃櫻花的方式是和冠羽畫眉不同的, 他們嘴比較短, 會把櫻花拔起來咬後面的花蜜之類的, 跟褐鷽和酒紅朱雀的方式一樣, 而且順便也找上面的小蟲吃, 所以偶爾運氣好的話就可以拍到可愛的叼著花的小雀雀照片了~~








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起飛中的黃麻鴨(瀆鳧)_Tadorna ferruginea(稀有冬候鳥)

上週跑去湊熱鬧拍的黃麻鴨, 因為在台灣這隻太稀有, 上次來已經是15年前了~~雖然逆光加上熱擾有點嚴重, 還是開心的拍到了飛版~~~ 

黃麻鴨,很稀有的冬候鳥。牠有其他的名字,包括又叫赤麻鴨或瀆鳧,但在清代之前其官方名稱就是稱為鴛鴦。對的, 以前的鴛鴦是這隻, 不是我們熟悉的那種漂亮的鴛鴦~~不知道名稱是怎麼被錯置的, 赤麻鴨應該算是中國古人最熟悉的鳥類之一,在清代之前稱為鴛鴦。因雄鳥與雌鳥終日並遊,須臾不離,所以又稱其為「匹鳥」,鄭玄曰:「匹鳥,言其止則相耦(偶),飛則為雙,性馴耦也。」崔豹《古今注》亦云:「(鴛鴦)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思而至死,故曰'疋(匹)鳥'。因為赤麻鴨的生活習性多為成雙成對結伴而行,又有一個醒目的特徵是頭部略呈白色,很容易讓人產生「百年偕老」的聯想,這就使得鴛鴦與男女愛情的聯繫被進一步強化。詩詞裡常有「鴛鴦白頭」的描寫~~(維基百科)